翻译的过程
翻译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:
(1)阅读并分析原文;
(2)将原文转换成译入语;
(3)对原文进行修订。
译者则不但要了解原文的内容,还必须分析原文的内容是如何表达的。
这是将原文转换成译入语前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。对原文分析得越透彻,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,翻译起来就越顺,越容易译出比较忠实原文的译文来。这种认真的工作态度也是对翻译的作者的一个基本要求。
如果拿到原文,不待看完就勿忙动笔,结果往往译到最后,还没弄清原文到底讲了些什么。这种工作态度是万万要不得的。
普通读者在阅读时往往可以“不求甚解”,只需弄清大意即可;而译者则必须彻底弄清每句句子、每个词、甚至每个音的意义,并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,对整个语篇的有机构成做到胸有成竹。
这好比临画,普通的观画者,只看画上画了些什么,画得像不像;而临画者则必须“看懂”原画上的每一根线条,每一种色彩,以及它们是怎样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画的意境的。有些文本的翻译(如文学翻译)也是如此。
有些译文与原文貌合神离,其部分原因就是没有吃透原文。也就是说,没有成功地解读原文。这就好比有些临摩画,虽然看上去很“像”原画,但是意境却相去甚远。
表达翻译的4个层次
在阅读和分析原文以后,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了。按照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的观点,在表达的过程中,译者必须在四个层次上对原文和译文负责。
即文本层次,所指层次,粘着层次和自然层次。
文本层次指原文的字面意义。这是译者首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