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五加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从岩茶白茶红茶再到景德镇盖碗,这是村 [复制链接]

1#

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
丨首发于百家号:小陈茶事

丨作者:村姑陈

《1》

早晨起来就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。

你方放罢我登台。

这就是福州过年的气氛,一种叫做年味的东西,弥漫在空气里,氤氲在晨光中。

走在路上的人,行色匆匆,手上提着大包小包,不是海鲜,就是干货。不是去亲戚家的路上,就是回自己家的途中。

小区楼门口,老早就换了簇新的春联,大红色的纸上,印着烫金的字,不怎么对仗工整的字句里,一派红火的新春气象。

楼道口一溜种着,全是大红的山茶花,半个月前就开始盛开、怒放。映着茶树油绿色的厚叶片,一树翠绿正红,艳丽极了。

是李麻花最喜欢的“野兽派”配色。

我们院子里,也种了两三株山茶。

去年修剪过,把低矮的枝叶都剪掉了,以便它向上生长——因为想知道乔木究竟能长多高——如果长太高了是不是该搭了楼梯才能爬上去采花。

剪过之后,再开的花朵们基本就远离了我们的身高范围。

然而前几天,拉门的时候居然发现,有一朵红艳艳的茶花,可能那一枝花太多,盛开了五六朵花硕大的花朵,枝梢承受力太弱,最顶端的那一朵,沉甸甸地压低了枝头,伸进了铁栅栏门里。

银色的栅栏,红色的砖墙,油绿的叶子衬着硕大的娇艳红山茶。

随便一拍就是画。

一枝山茶入门来。

《2》

打开后台,不知不觉,已经写了页了。

点到第页,最下方的那一篇,是当年写的第一篇文章。

标题是:我是如何被骗进茶圈的,发表的时间是:年2月6日。

掐指一算,村姑陈写茶,已经写了五年整了。

好漫长的时光。不过又很短暂。

最早开始写的时候,很痛苦,每天不知道该写什么,找素材,找写作风格,找切入点,那是最难熬的一段时光。

就像行走在一条黑暗的隧道里,不知道方向,只能凭感觉前进。那种对未知的迷茫,足以摧毁普通人的意志。

难得的是,再辛苦再艰难,也坚持了下来。

世间的事,坚持最难。

比如坚持写稿,坚持试茶,坚持写品鉴笔记。

前几天大扫除,翻出来这些年写过的品鉴笔记,那一大叠尺寸不一,材质不一的笔记本上,写满了我潦草的文字。

一款款茶,拍照,闻香,试喝,写感受,一个流程下来,至少三个小时。有时候是对冲,几款茶放一起对比着喝,那就要费更长的时间。

这么日积月累下来,竟然都写下了几大本文字。

珍而重之地把它们锁到柜子里,这都是举世无双的珍宝。

翻从前的文章,几次脸红。

那真的是我写的吗,怎么写得这么差,好想删掉。李麻花在一边坏笑“别删了,谁还没有一个屌丝般的过去呢?”

飞了她一个大白眼。

最开始写茶文章,觉得是写小品文。

后来发现,写故事会更有趣味性。

再后来发现,议论文更多人喜欢看。

到现在,嗯,也不知道在写什么,总之是杂七杂八,想到哪写到哪,幸得列位看官不嫌弃,就这么一路写下来了。

现在是比较挥洒自如,自己的文风,自己的语句,自己的体裁,再加上,别人的故事。

写那些茶圈故事的时候,每每想起卞之琳的那首诗:

你站在桥上看风景,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。你装饰了别人的窗子,别人装饰了你的梦。

我看的是茶友的故事,茶友何尝不是在看我的故事呢?

话说卞先生也真是牛。

这么两句,就跟张若虚孤篇压唐宋一样,孤句压了现代。

《3》

当年刚开始写茶,一穷二白,一位上市公司的老总大叔,刚刚套现了不小一笔钱,打算分十分之一给我们,作为入股,做为对我们的支持。

我拒绝了。

一开始其实有谈了几次,直到去了他在福州的公司,直到约好第二天在酒店大堂吃早餐签合同。

那天晚上回去的路上,村姑陈左思右想,还是觉得,拿别人的手短,与其拿别人的钱,不如自己好好做。

至少自主权还在自己手上。

并且,万一项目没做好,还不会良心不安。

第二天早晨,我们如约去了酒店吃早餐,对方以为我们是来拿钱的,而我们知道我们是去拒绝的。

太尴尬了。

不过,原则问题上,金牛座有自己的执念。

当然气氛不太融洽,有点不欢而散。老总大叔有点生气了,估计是觉得我们不识抬举吧,毕竟谈了这么多次,最后又变卦,算是失信于他。

其实我还是很内疚的,创业者能遇上一次伯乐,不容易。而且还是项目连一点眉目都没有的情况下,就闭着眼睛给我们一大笔钱,够花三年的钱。

这么些年过去了,我们很庆幸,当初没有拿这位大叔的投资。拿了便易生出诸多束缚来,拿了便容易花很多时间在彼此的磨合和沟通上,拿了便无法如此尽情尽性地按自己的心意奔跑。

但是,仍然非常感激这位大叔。

知遇之恩,无以为报。

如果不是他极度信任毫无保留地表达了自己的扶持之意,我们也不会如此坚定地把这个项目做到今天。

是他告诉我们,在曼哈顿,年轻人都在流行喝东方茶。未来,茶叶的市场可以做到很大很大。

当年我们想的是,连这么一位眼光和见识都远高于我们的人,都这么看好茶行业,我们有什么理由,不把它做好呢?

现在,我们想的是,他说的那个前景,我们已经看到了一点点端倪,未来,还要继续砥砺前行,不忘初心。

《4》

一路行来,跌跌撞撞,坎坎坷坷。

幸而,老天爷赏饭吃。

最初,喝不懂白茶。

喝方大师的四季牡丹,完全没有喝出名堂来。

晒了照片,一位茶友认出那是出口级的白牡丹,等闲人士是喝不到的,这才惊觉,自己错过了品尝如斯美茶的大好机会。

想必方大师亦是郁闷的吧。

他亲自泡茶,结果坐着喝茶的人,不仅心不在焉(李麻花一直在参观架上的茶并提各种与茶无关的问题),还知不知味(村姑陈当时极迷老丛水仙完全喝不懂白茶之美),真真是明珠暗投。

后来,去五里亭喝茶。

遇到一个茶商,在卖白牡丹。当时我们想着,可以用他的白牡丹,做一场活动。

于是跟他商量好,他提供半斤白牡丹,我们的平台来宣传和推广。

没想到一个星期过去了,他承诺的茶还没到。

叫阿萝打电话过去问,对方说,不能免费提供茶样,只能买。那时候,活动已经宣传出去了,奖品也通知出去了,不能临时修改,只能硬着头皮,跟他买了两斤白牡丹把这个活动给做完。

后来我们再也没有跟这位茶商联络过。

被放鸽子的余悸犹在心间。

想来他是挺后悔的。如果知道我们会成为今天r的小陈茶事,拥有如此多忠实的粉丝,他必定愿意出那半斤茶,甚至一斤他也是愿意的。

当年如果他能想得开一点,今天的S师傅,就是他了。

可惜,人生没有如果。

一念之间,便与向上的天梯,擦肩而过了。

前几天经过五里亭,看到他的店,还是当年那么大一间,这么多年没有多大变化,不由得叹息。

人生的缘起缘灭,时来运往,又岂是三言两语可以道得清的?

《5》

这两年,不停有平台请我们去分享。

分享经验。

我一般是拒绝的。

自觉团队问题多多,没什么好分享的,倒是想去多听听别人的经验。

学习使我快乐。

然而,某几次,人家坚持,又请了大人物出来做说客,抹不开情面,就派小龙女去了。

她去讲了几场,底下提问者很多,但大多数问的都是很边缘的问题,比如,你们后台数据多少,你们访问量怎么来的,你们有多少粉丝?

呃,这些都跟把项目做好没有太大关系好吗?

小陈茶事真正核心的机密,并不是后台数据,数字都是死的。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,就八个字:

一不怕苦,二不怕死。

写文章,不怕苦。试茶试到嘴歪,不怕苦。上茶山,没日没夜没饭吃,不怕苦。为了穿旗袍好看,坚持晚上不吃饭,不怕苦。

敢说真话,不怕死。敢揭露乱象,不怕死。坚持卖好茶,不怕同行diss。茶山发生了什么大事,第一时间赶到,不怕死。

招聘的时候,人家问,你们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?

我毫不犹豫地说:一不怕苦,二不怕死。

胆子小的妹子,被吓跑了。

没被吓跑的,都留下来了,成为了我们团队里幸福的一员——每天有好茶喝,有好老师教导为人处事,有良好的团队氛围,还有向上的精神。

李麻花:你真的不怕死?

不怕!

李麻花:那立冬的时候你在茶园看到一条蛇皮,吓得尖叫干嘛?

#¥%%

这家伙被暴打出去了......

《6》

有茶友来善意地提醒。

品牌做大了,可不能忘记了品质啊。

村姑陈总是斩钉截铁地回答:不敢忘!

品质,是一切商业行为的本质。如果没有好的品质,没有过硬的产品,哪来核心的竞争力?

靠广告吹来的名头,靠炒作拉出来的名气,靠关系烘托出来的品牌,最终,都要落实到茶叶的品质上面。

品质,是最实际的东西。

茶不好喝,再吹得天花乱坠,又有何用?

那些曾经红极一时,最终却昙花一现的品牌,这些年见得多了,每每见其殒落,总是深深引以为戒。

没有品质保驾护航,再大的船,也不能乘风破浪去向远方。

国外那些百年企业,哪一个不是在品质上有过硬的保证的?

那些过万的包,除了品牌价值,品质也是很强的,用过三五年,照样不会坏。过了十几年,还可以当成经典包,卖到二手市场。

为了要做成百年企业,在品质上,加油吧。

接下来,S师傅和武夷山*,等着挨虐吧。

《7》

这些年,深深感谢茶友们的支持,关爱,帮助。

有一些茶友,是从五年前就开始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