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五加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历史学家蔡美彪先生逝世,享年92岁 [复制链接]

1#

历史学家、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二级研究员蔡美彪先生,于年1月14日在北京病逝,享年92岁。

蔡美彪,生于年3月26日,浙江杭州人。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。年起兼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助教。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生院,同年到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。次年转到近代史研究所。年起先后兼任北京大学、南开大学、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。年起受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。曾任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长、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、中国地震史研究会顾问、《中国大百科全书·中国历史》编辑委员会委员。历任中国史学会第二、三、四届理事、中国人民*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第五、六、七届委员。年当选为国际蒙古学家协会执行委员。

蔡美彪长期从事宋辽金元史的研究,历年发表的辽金元史及蒙古史论著,涉及边疆民族、制度、语文及戏曲史等方面。曾与语言学家罗常培研治八思巴蒙古字译写的汉语资料,又译释八思巴字蒙文碑刻文献,以证补史事。曾在年起协助范文澜编著多卷本《中国通史》远古至隋唐时期四卷。年范文澜逝世后,蔡美彪主持编写宋、元、明、清时期六卷,陆续完成出版。著有《元代白话碑集录》、《八思巴字与元代汉语》(合编)等。

蔡美彪先生十分
  腾格里因t?ngg?ri-yin

孤古纯gücün(古出gücü)

涂突儿tür

匈奴语若干词汇与蒙古语相近并非全同。《元朝秘史》译本出于明初四夷馆,译音较为严格周密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得自传闻,以单音汉字模拟,只能反映主要音节和大致的音读。“撑黎”义同腾格里,脱g?无属格yin。“孤涂”相当于“古纯突儿”。第一字无cu及附加-n,第二字无字尾.r。关于匈奴语的语法结构及区分格(case)的词形变化法则(accidence),无从详悉。舍此不论,“撑黎孤涂”与“腾格里因古纯突儿”两词虽还有语音上的些许差异,仍可视为同义词,即“天的气力里”。这可以从有关文献、文物中得到印证。

其一、《史记》卷一一〇《匈奴列传》记汉文帝四年匈奴冒顿单于向汉廷请和事,“单于遗汉书曰:天所立匈奴大单于敬问皇帝无恙”。此来书以汉文书写,当是出自匈奴单于庭的汉族文士之手。但作为匈奴单于致汉朝皇帝的正式文书,遣词自当郑重,应属可信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说“其国称之曰撑黎孤涂单于”来书称“天所立”即撑黎孤涂之雅译。“天的气力里”原为仰赖天力之意。“天所立”与天赐、天命同义,作为匈奴语撑黎孤涂的汉译,书于国书,自是雅驯得体。

其二、《汉书》卷九四下《匈奴传》下记汉宣帝时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,与前此降汉的伊秩訾相见,“伊秩訾曰,单于赖天命,自归于汉,得以安宁”。“赖天命”即得天助,也就是仰赖天力,直译即“天的气力里”。此处不是用于称号而是用为颂词。但可见称颂单于仰赖天力是冒顿以来历代相承的传统,与所谓“天子”之说无涉。

其三、内蒙古包头召湾地区汉墓群年曾出土四扇格汉字篆书瓦当,左二字“天降”,右二字“单于”。《文物参考资料》年第10期,曾刊出李逸友先生执笔的报道。此后,年至年四次发掘汉墓,都发现与多种瓦当并存的单于瓦当。《包头文物资料》第一、二辑先后刊出《清理简报》及何林、陆思贤两先生的考释。近年出版的《内蒙古出土瓦当》又收入张海斌先生的论文,对单于瓦当再加研考。据介绍,出土的情况是:“瓦当夹杂于废弃砖瓦陶片中,塞填于土圹木椁墓的椁以外及椁顶和椁底。”可见单于瓦当乃是作为废弃的垃圾填塞墓穴,与墓主无关。张文考证墓葬属汉代中晚期,则瓦当的烧制当早于此时。关于瓦当的来源,《清理简报》认为“单于天降瓦当应是西汉前期汉朝边郡的建筑遗物”。张先生也说是“来自毁掉建筑物的废弃物”。但建筑物无迹可寻,也无其他建筑构件遗存。依据瓦当与各种砖瓦陶片夹杂的情况,看作是附近窑场的废弃堆积,似更为合理。此事难以详考,期待着附近地区古窑址的发现,提供更多的信息。

“天降单于”瓦当

关于瓦当文字的解读,也有过不同意见。一种意见认为“降”读如降生之降jiang,意为“单于天之子”。另一种意见认为“降”读如降服之降xiang,用指降汉。前引张海斌先生文认为“单于天降就是天降单于,是上天的力量使单于降服归顺”。两说都不免费解。我赞同降读为jiang,但天降并非天之子。降古义同赐,天降即天赐。汉砖及瓦当文字,或左行,或右行,或用回文,其例不一。此瓦当如读为“天降单于”,即同于《汉书·匈奴传上》冒顿来书所称“天所立单于”或天赐单于。如读为“单于天降”即同于《汉书·匈奴传下》所载伊秩訾语“单于赖天命”,即单于天命或天。前后两读,都是对单于的称颂。“天降”,直译即天的气力里,还原为匈奴语即撑黎孤涂。

召湾汉墓填充物中,还发现有四字铭文“单于和亲”“千秋万岁”“安乐未央”等瓦当,与传世汉砖铭文“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”正好相合,是对单于和亲的称颂。单于瓦当如是附近窑场烧制,自不限于供应当地,而可以运往他乡供建筑应用,难以详考。

据上考察,不能不肯定沙畹当年提出的怀疑,《汉书·匈奴传》所称匈奴“谓子为孤涂”乃是著者的误译。参照同属阿尔泰语系的古代蒙古语言与风俗,《汉书》所记“其国称之曰撑黎孤涂单于”应释为“天的气力里单于”,雅译即“天所立单于”“天命单于”或“天降(赐)单于”。

自匈奴单于至蒙古大汗,托言“天的气力”得天之助,前后一脉相承,反映了草原民族对于非人格化的自然天体的崇拜。

文章原载《中国史研究》年第2期

《中国历史评论》编辑部

本期编辑:卢振涛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